扬州“跳仓法”凭何成全国国土创新示范

发表时间:2017/07/08 00:00:00  浏览次数:128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中国江苏网7月8日讯(通讯员 广萱汤文记者邹平)日前,国土资源部在我市广陵区召开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四个创新”示范点交流研讨会,广陵区作为江苏唯一入选的示范点受邀参会,并现场分享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创新经验。这是继去年获得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之后,广陵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再获国家级殊荣。

“创新国土资源开发,向地下要空间,广陵是被‘逼’出来的。”副市长、广陵区委书记张长金说,广陵国土面积全市最小,但土地承载较高、发展任务较重,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创新土地开发模式,“螺蛳壳里做道场”,以不到扬州市4%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了占全市13%的经济总量,每亿元GDP消耗建设用地仅264亩,实现了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的双提升。尤其是在技术创新上,运用地下空间开发“跳仓法”,对城市公共交通、娱乐、人防等地下空间进行大规模立体开发,得到了部委专家的点赞和推广。

“跳仓法”,是此次广陵入选全国“四个创新”示范点的最大亮点。何谓“跳仓法”?广陵区副区长李建芳解释说,地下施工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非常低,而到施工后期会有所增强,“跳仓法”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没有彻底凝固前“抗与放”的特性,将超长混凝土带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像下跳棋一样隔一段浇一段,先1、3、5仓,后2、4、6仓,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为7至10天,最终把混凝土带连成整体。这样的施工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裂缝的产生,非常适合扬州这种比较松软的土质结构。

百闻不如一见,记者来到“跳仓法”诞生地——广陵新城人防综合工程一探究竟。该工程集步行系统、停车、购物休闲、配套服务、人防功能于一身,是我市目前最大的地下空间,也是全国地下空间大规模综合利用的典型代表。从市民中心广场两侧扶梯下来,首先可以看到一家免税进口商品超市,市民可以在这里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来自全世界的商品。除了超市,地下一层还分布着一些餐饮、娱乐场所。地下二层是一座大型停车场,车位有500多个,可以满足市民中心广场较大的停车需求。广陵区国土局局长吴国群告诉记者,如果到了非常时期,这里又会变成扬州最大的“诺亚方舟”,可容纳近10万人在此安全地生活数日。

广陵新城人防综合工程的建成得益于新技术的成功运用。该工程建设单位——江苏扬建集团总工程师邹厚纯向记者介绍了“跳仓法”的诞生过程。该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浇筑超长、超厚、大体量的钢筋混凝土,但受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影响,如何将裂缝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是亟需破解的一大技术难题。为此,扬建公司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混凝土裂缝控制专家王铁梦教授作为技术顾问,指导采用“跳仓法”技术进行施工,成功在最深-15米的地下开掘出7.5万平方米的新空间。采用这一新技术,该工程不仅节约了70亩的地上空间,而且建设成本下降了25%,建设工期缩短了30%。

良好的示范,极大鼓励了新城地下空间的大规模综合开发。到目前,广陵新城已建成地下空间面积100万平方米,计划再建设地下空间100万平方米。其中,总投资90亿元、建筑面积达101万平方米的泰达-MSD项目,在建地下空间面积全市最大,达到了25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东部市民图书馆,地下两层共4.8万平方米,规划用途除停车外,还是市民文化活动场所。“畅游地下城、玩转新空间”,一个新的“地下城”正呼之欲出。

“跳仓法”这一技术创新,只是广陵区节约集约用地“四个创新”的一个缩影。

不仅是地下,地上开发同样精彩。广陵区主动打破“一企一围墙”的割地局面,在全区规划建设了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和广陵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这两个“无围墙企业群”,近700家企业“共生共存共振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广陵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和“985”“211”等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建设“无围墙企业群”,大力推广建设四层以上带电梯的高标准厂房,并通过布局优化,融合生产、办公、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为企业提供了功能衔接、运转协调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同时,在园区集中建设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提供产品研发、金融服务、技术检测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

“无围墙企业群”将节地、共享、集聚的整体效应发挥到了极致。以江苏信息产业服务基地为例,占地仅300多亩,全部为高层厂房,平均1家企业占地不到半亩,与一般工业企业相比,同样的土地产出效益提高了10倍以上,目前已吸纳了京东、易迅、1号店等600多家知名信息企业入驻,构建了中国创谷、网络视听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中园。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爱家生活网  有爱才有家
Copyright ©2014-2021    技术支持:九点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